贾浅浅诗歌《父亲》,写得独具匠心,读起来发人深省

发布日期:2024-12-14 19:43    点击次数:106

文·段宏刚

世人常用山来比喻父亲,因为父亲是伟岸、坚韧、沉稳的象征,是子女牢不可破的靠山,默默支撑着子女的成长,子女踩在这个靠山上,容易登上梦想之巅。

也有人用海来形容父亲,是因为父亲像海那样包容和宽广,永远会把子女当作掌中宝,用言传身教把子女滋养成大写的人。

还有人用光来描摹父亲,父亲如光那样明媚和温暖,是子女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领路人,照亮了子女前行的路,让子女自信和勇敢地踏上人生征途。

1992年秋,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父亲贾彦春因病离世,他料理完后事,怀着沉痛的心情,写下悼念散文《祭父》,以朴实的文笔和真挚的情感,表达了一个儿子对父亲深切的怀念,还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儿女的深情关爱和期待,读罢感人肺腑的,催人泪下。

几年前,当代女诗人,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,为了表达对父亲的崇敬,以女性化的视角,写了一首颇具象征意味的新诗《父亲》,比起她之前所写的一些诗,这首诗写得独具匠心,读起来发人深省,称得上是一首好诗。

下面,我们一起去欣赏和解读它。全诗如下:

《父亲》

诗·贾浅浅

抽打沉默的鞭子,被自责

牢牢地攥在手里。沙漏无声

如同每粒发芽的种子,时常会忽略

根的存在

在这烟火满地的尘世里

我们每天都在为自己松绑

企图活回光阴里的一个又一个自己

活回词语和词语重叠的身体里

就像活回父亲这个词——

贾平凹几十年如一日,每天会把大量时间用在写作上,经常选择在安静的夜里奋笔疾书。贾浅浅从记事时开始,就常常看到父亲在晚上坐在书桌旁,独自面对着台灯埋头写作,笔尖和纸张因为摩擦而发出的沙沙沙的响声,在夜间听起来格外清晰。

父亲废寝忘食工作的形象,早已镌刻在贾浅浅的脑海里,她因为心疼父亲,前两句这样写道:抽打沉默的鞭子,被自责牢牢地攥在手里。

她想过去提醒父亲要注意身体,该休息了,然而,又担心这样做会打扰父亲的工作,所以会陷入到深深的自责里,她无论怎么做都会左右为难。自责如同鞭子一样抽打着她的沉默,与其说是抽打她的沉默,还不如说是抽打她的良心。

父爱如山,父亲养家糊口的同时,还要分担出精力照顾子女,关心下一代的成长,经常让自己分身乏术。而女子似乎觉得这些是理所当然的,只知道从父亲这里索取,而不懂得报恩,对父母的辛劳常常视而不见。当子女终于在某一天明白了这些,看到父亲扛着生活的担子负重前行时,良心就会隐隐作痛。

接着,贾浅浅写道:沙漏无声如同每粒发芽的种子,时常会忽略根的存在。

这两句诗用了隐喻,沙漏象征时间和光阴,根和种子,暗示着父女关系,两者带有天生的关联。

在无声无息的时光里,子女只顾着自己生长,常常忽略根的存在。一个人长大的过程,就像种子生根发芽,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,看似是自己在成长,实际上所需的养分全部来自父母的供养。当被供养成为一种习惯,让父母事无巨细地付出,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,以至于会忽略掉父母的付出和感受。

现实生活里,许多人被各种各样的压力所迫,不得不跟父母分居两地,两代人天各一方。这时,常常只能围绕着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转,而忽略掉对父母的照顾和关爱。

传统文化赋予我们要尊老爱幼,在抚育和培养子女的同时,还要赡养和孝敬父母,可是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下,有几个人能做到两头都顾上?

不得不说,这是当代大多数人的悲哀,也是当代绝大多数家庭的真实写照。亲情在生活压力面前,已经被洗刷得模糊起来。

然后,贾浅浅又写道:在这烟火满地的尘世里,我们每天都在为自己松绑,企图活回光阴里的一个又一个自己。

追求自由轻松的生活,是每个人的梦想,然而,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尘世里,每个人每天要应对许多事情,活得很累,所以,每个人都想着给自己松绑,希望逃离这种压抑的生活,寻找到那个曾经丢失的自己。那个自己不就是小时候被无忧无虑包裹的自己吗?根本不需要承担那么多的责任。

可是,能找回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生活或者说人生就像一列单行列车,总有一天会载着我们到达终点,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,我们永远无法回到曾经的自己。

从另一个角度而言,不论从传统观念还是社会分工来看,社会赋予父亲这个角色太多的责任,要做好一名称职的父亲很难。

贾浅浅深知作为男人的父亲肩膀上的担子太重了,多想给父亲分担一些,但是,从生理结构和社会分工来讲,女性若承担男性的角色与责任,确实是力不从心。

所以,贾浅浅用呐喊的方式,来呼吁“我们每天都在为自己松绑,企图活回光阴里的一个又一个自己”。这里的“我们”,既是指代活在尘世里的每一个芸芸众生,也可以说是专指父亲,因为责任和使命,他们不得不像拧紧的发条,转动在满地烟火的尘世里,没有停下来喘口气的可能。

贾浅浅在这两句诗里要表达的意思,跟刘德华所唱的那首歌《男人哭吧不是罪》是一样的。

最后两句,贾浅浅写道:活回词语和词语重叠的身体里,就像活回父亲这个词——

可以说,这两句如同点睛之笔,提升了全诗的格调和意境。

怎样活着,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。但一个人要活出自我价值和风采,必须找到一个参照物。

这个参照物毫无疑问就是父亲,因为父亲这个词汇包含的意义太深广了,他既是社会赋予的一个身份和角色,对子女来说,父亲是根、偶像和领路人。

父亲是伟大的,顶天立地的,一个人不论以哪种方式生活,只要活得像父亲那样,延续血脉里自带的优秀品质,就能活得很真实,就能不枉此生。

破折号用在句末非常有意思,表达了对父亲的敬意的延续,呼吁人们要珍重亲情,懂得感恩父亲。

可以看出,贾浅浅能将心比心地理解父亲,才能写出这首优秀诗作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